政策不断完善 助力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出海

电池回收处理设备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相关政策体系正逐步健全。2018年至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公示5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入选企业有156家。“入选企业在设备、工艺、设施等方面均有严格的技术、环保等指标要求。”胡军伟表示,采用白名单制度,对行业发展可以起到有效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锂电池回收处理
锂电池回收处理
去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全国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政策制定和监督管理原则;规定汽车生产、电池生产、梯次利用企业应承担的产品回收责任;涵盖了研发、设计、生产、运营、报废等环节的管理。“政策压实了经营主体责任,构建了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监管闭环。”付于武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被列入鼓励类目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大力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质量认证,研究制定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开展清理废旧动力电池“作坊式回收”联合专项检查行动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也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帅石金表示。
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已成为行业热点。如进入欧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要提供符合欧盟有害物质含量限定标准的成分说明、碳足迹标签、电池“数字护照”等,并对动力电池回收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加,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也必须制定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认为,我国正在积极构建适应新时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新发展格局,如《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中就提出,建立健全动力电池生态设计、碳足迹核算等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制定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国际标准,推动标准规范国际合作互认。
有机构表示,到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达到602.8万吨,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无论是从国内市场还是从国际竞争出发,建设‘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协同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新生态、新业态十分必要。”